开卷有益——类书介绍

2017-04-10 

我国古代有句成语叫做“开卷有益”。他是宋朝皇帝宋太宗赵光义讲的。宋太宗每天要看三卷《御览》,如果有一天事情忙而没看,他一有空,就会补上。有人说:天寒日短,一天看三卷,太辛苦了。宋太宗却回答说:“开卷有益嘛!读书不是什么辛苦的事情。”这句成语就是这样来的,意思是说读书有好处。他看的《御览》,即《太平御览》,他是一种类书。

所谓类书,就是中国古代一种大型的资料性书籍。辑录古书中的史实典故、名物制度、诗赋文章、丽词骈语等,按类或按韵编排,以便征引和寻检的工具书

类书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工具书类型。他起源很早,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公元187—226年)命刘劭、王象等人编纂的《皇览》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类书。它开创了我国类书编纂体例的先河。其编纂目的和动机,就是为了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便于人们随时迅速查检资料,准备材料为作诗、写文章以及科举考试之用。

《皇览》的出现,不但在古籍中开创了类书这一种体裁,也给后世许多封建王朝在开国初年,集中人力大规模编纂类书以显示文治之盛,做了一个示范。《皇览》之后,历代帝王相继仿效,委派大臣,延揽当朝名人学士依据皇家藏书纂修类书。齐、梁、唐、宋和清初,风气更盛。

“类书”这个名称在宋代以前没有出现过。晋代荀勖的《中经新簿》将这类书列入史部,唐代李延寿、魏征修《隋书·经籍志》时,将类书归入子部杂家类。到后晋刘昫等修撰《唐书·经籍志》时,才在丙部辟出“类事”一类,著录这类图书。宋代欧阳修等修《新唐书·艺文志》时沿袭下来,又改“类事”为类书。自此以后,才有了类书这个名称。

类书最初是供皇帝阅读的,后有为文人赋诗作文采录典故、辞藻之用。除此之外,类书还有两个特殊作用:一是古类书可以用来校勘古籍、校补史籍和辑录已散失的古籍遗文;二是查考史实和搜集参考文献。

我国历朝历代编纂的类书,大约有600多种。得以保存下来的类书,大约有200多种。我馆有幸收藏了其中极为重要的11种类书,现藏于“特藏文献阅览室”。介绍如下:

1、《艺文类聚》(Z221/1)

《艺文类聚》是唐代开国初年由高祖李渊下令编修的,欧阳询主编,参与其事的还有裴矩陈叔达等人,武德七年(624)成书。

此书分46部,每部又列子目727,全书约百余万言。此书分类按目编次,故事在前,均注出处。所引诗文,均注时代。作者于题目,并按不同的文体,用“诗”、“赋”、“赞”、“箴”等字标明类别。

《艺文类聚》和其他类书相比,此书在辑存文献的方法上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把"事"与"文"两条龙并成了一条龙,变更了类书的常规体制,也即事与文兼。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大量保存了自汉至隋的词章名篇之功。

2、《太平御览》Z222/3

《太平御览》是宋代一部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

《太平御览》采以群书类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所以初名为《太平总类》;书成之后,宋太宗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谓包罗古今万象。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本书显得弥足珍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3、《册府元龟》Z222/1

《册府元龟》是北宋四大部书之一。景德二年(1005),宋真宗赵恒命王钦若、杨亿、孙奭等十八人一同编修历代君臣事迹。

“册府”是帝王藏书的地方,“元龟”是大龟,古代用以占卜国家大事。意即作为后世帝王治国理政的借鉴。

全书共1000卷,分帝王、闰位等31部,部下再分门,共有1100多门。《册府元龟》将历代君臣事迹,自上古至于五代,按照人物阶层身份,分门别类,先后排列,目的是“为将来典法,使开卷者动有资益”。

该书取材,以正史为主,间及经书子书,而小说、杂书一律不收;类目以人物、事类为中心,不及其余;专收上古至五代的君臣事迹,尤重唐、五代

4、《玉海》Z222/4

《玉海》,南宋王应麟编。取自“粹焉如玉,浩乎似海”之意。

《玉海》204卷,分天文、地理、帝学、圣文、艺文、器用等二十一门。是南宋末期王应麟(1223 —1296)私撰的一部类书。所引材料自经、史、子、集至百家传记,包罗极广。其中宋代掌故多取材于实录、国史、日历、会要等文献,往往为后世史志所未详,尤可珍视。纪事一般以年代为序,多详今略古。遇异说则略引古籍加以考证。条理贯通,眉目清楚,向被推崇。

由于《玉海》是专为应博学宏词科考而纂辑,而科举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士子的学风进而波及学者的趋向,所以全书的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王应麟的学术认识及当时的学术领域概况。

5、《永乐大典》Z224/1

《永乐大典》编纂于永乐年间,由翰林院大学士解缙担任总纂修,历时六年(1403-1408年)编修完成,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的《永乐大典》,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共计2293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1095册,全书约3亿7千万字。它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但《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长陵外,永乐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它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

本馆收藏有中华书局影印版《永乐大典》1-10册。

6、《古今图书集成》Z225/1

《古今图书集成》,原名《文献汇编》或称《古今图书汇编》,原系康熙皇三子胤祉奉康熙之命与侍读陈梦雷等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康熙皇帝钦赐书名,雍正皇帝写序。

该书编辑历时28年,共分6编32典,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采撷广博,内容非常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有人类、禽兽、昆虫,乃至文学、乐律等等,包罗万象。它集清朝以前图书之大成,是各学科研究人员治学、继续先人成果的宝库。

7、《佩文韵府》Z225/4

《佩文韵府》,清张玉书陈廷敬李光地等七十六人奉敕编撰。它以元代阴时夫的《韵府群玉》和明代的凌稚隆五车韵瑞》为基础,再汇抄类书中有关材料增补而成。“佩文”是康熙的书斋名,“韵府”有韵书之库含义,故命名为《佩文韵府》。

《佩文韵府》所收之词,上自先秦典籍,下至明代文人著作。书中以单字统词语,按《平水韵》一O六韵排列,每字下注反切和解释。《佩文韵府》与其它词典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它辞典在检索时,要查找词的第一个字,即词头;而《佩文韵府》的检索方法却是要查词的最后一个字,即词尾。

《佩文韵府》是一部查找词藻、典故的类书。专供文人作诗时选取词藻和寻找典故,以便押韵对句

8、《骈字类编》Z225/3

《骈字类编》,清张廷玉编,共240卷。本书是一部查找词语典故的专门性类书,专收“骈字”,即两字相连的词语。“类编”,是按词语首字的义类编排。本书收单字1604个。这些单字分编入13门中,即天地门、时令门、山水门、居处门、珍宝门、数目门、方隅门、采色门、器物门、鸟兽门、虫鱼门、人事门。

本书所收词语有不少是《佩文韵府》所未收的,所以两书可以配合使用。

9、《渊鉴类函》Z225/5

渊鉴类函》,清张英、王士祯、王惔等撰。是清代官修的大型类书,共计四百五十卷,四十五个部类,以《唐类函》为底本广采诸多类书集成此书。全书内容浩瀚,堪称“万宝全书”。

编写体例为:每部下分为条目若干,每条条目分为释名总论,典故,对偶,摘句,诗文五部分。五部俱广征诸类古籍以为释。而在所选古籍诗文的排序上则遵循,释名总论部分说文,尔雅,经,史,子,集为序。典故部分则是以朝代为次序。对偶,摘句,诗文三部则不按次序排列只选取华丽有文采的诗文。以供诗赋之用。

10、《文苑英华》I211/32

《文苑英华》,宋太宗赵灵命李昉、徐铉、宋白及苏易简等二十余人共同编纂。太平兴国七年(982)开始,雍熙三年(986)完成。

《文苑英华》,古代诗文总集,文学类书。全书一千卷,上继《文选》,起自萧梁,下讫晚唐五代,选录作家两千余人,作品近两万篇,按文体分赋、诗、歌行、杂文、中书制诰、翰林制诰等三十九类。每类之中又按题材分若干子目,如赋类下分天象、岁时、地、水、帝德、京都等四十二小类。书中约十分之一是南北朝作品,十分之九是唐人作品,多数是根据当时流传不多的抄本诗文集收录的,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可以用以辑补校勘唐人的诗文集。

11、《诗渊》I222/24

《诗渊》,作者佚名,是我国古代专门有关古诗写作与欣赏的大型类书。

目前所存《诗渊》为手稿本,卷帙浩繁,十分珍贵。它保存了从汉魏六朝到明朝初年约一千六百多年间大量散佚了的诗歌,丰富了我国古典文学特别是汉魏六朝文学和宋代文学的宝库。《诗渊》收诗约五万多首,其中十分之二三不见于过去刊印的和新印的古籍。全面、完整地再现了手稿本的原始面貌,弥足珍贵,极富收藏价值。